(原标题:苏银凯基消金获批发债65亿元:贷款余额破400亿 依赖网络站点平台投诉量翻倍)
7月18日,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苏银消金”)2024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文件公布,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期限为3年。据官网公告,该公司共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65亿元金融债券,成为开业后最快获批金融债发行资格的消金公司,也是获批额度最大的消金公司之一。
苏银消金2021年3月开业,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已达到386.54亿元,2024年5月贷款余额突破了400亿元。
2021年3月开业至今仅三年多的时间,苏银消金的贷款余额已突破400亿元,在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在了中上位置。
这背后离不开股东的支持。据公开资料,苏银消金是由江苏银行联合台湾凯基商业银行、五星控股以及海澜之家四家股东联合发起设立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初始注册资本6亿元,注册地位于江苏省昆山市。
2021年11月,苏银消金注册资本增至26亿元。2023年12月,苏银消金注册资本再新增16亿元至42亿元,资金本规模在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在第8位。其中江苏银行出资14.1亿元,持股票比例为54.25%,为第一大股东。
频频增资背后,是其体量的快速扩张。据披露,2021年12月即开业首年末,苏银消金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其2022年12月末的贷款余额跻身行业排行榜第10位。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苏银消金贷款余额为358.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28%。2023年末,苏银消金发放贷款总额为1221.51亿元,同比增长57.11%。
苏银消金的资产扩张迅猛,主要收益于其全线上化展业模式。开业之初,苏银消金方面曾对外披露,公司将聚焦1个自有渠道、4个股东资源、N个互联网合作场景的“1+4+N”发展的策略,不设线下网点和地推人员,主攻线上业务。
“这里所说的线上模式,也就是我们业内所说的助贷和联合贷。”据行业的人偷偷表示,苏银消金与蚂蚁、美团、京东、度小满等十几家主流网络站点平台均有合作。
记者在苏银消金官网上看到,目前其拥有信用贷款产品“Su贷”和消费分期产品“su花”。前者最高可贷20万元,后者最高额度5万元,两款消费贷的年利率区间均为7.2%-24%。
江苏银行在年报中称,苏银消金致力于打造“助贷+直贷”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但目前来看,助贷业务仍是其起量的主力军。据披露,截至2023年末,苏银消金网络站点平台渠道贷款业务余额为339.98亿元,占贷款余额的94.74%,金额及占比均保持在高水平。
从助贷业务的模式看,苏银消金与网络站点平台展开分润模式合作,该模式下公司依照实收利息的特殊的比例向平台支付服务费用,服务费率大约在利息收入的20%~30%之间。此外,苏银消金与有资质和代偿能力的机构开展增信类业务模式合作,还与其他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公司联合发放贷款,2023年末,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余额为7.56亿元,苏银消金出资比例均为70%。
自营业务方面,苏银消金主要通过“苏银消金”APP、“苏银消金”小程序、“苏银消金-Su贷”H5或API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获客。据行业人士介绍,苏银消金自营产品主要是依靠自然流量,业务量较小,当前业务仍主要依赖网络站点平台开展。债券发行公告的“风险因素”中同样指出,苏银消金存在获客渠道依赖网络站点平台的风险,自主获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持牌消金提升自主获客能力,也是行业机构积极努力配合监管的必然要求。能够正常的看到近年来针对互联网贷款的法律和法规密集下发,包括《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等。其中,今年3月份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新增了“合作机构管理”专章,逐步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约束管理。新规还明确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增信贷款余额不允许超出全部贷款余额的50%。
在上述背景下,苏银消金开业以来业绩表现不俗。据梳理,开业的首个年度,苏银消金即实现了盈利。2021年度,该公司营业收入4.05亿元,净利润0.17亿元。2022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336%;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841%。2023年,苏银消金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7.31亿元、3.8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降至54.56%和142.13%,但也优于大多数的消金公司。
截至2023年末,苏银消金的总资产规模到达386.54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55.2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1.91%。只是随义务规模增大,公司的资产风险也在逐渐显现。2021年至2023年,苏银消金逾期贷款分别为2.55亿元、7.7亿元、15.85亿元;不良贷款总额分别为1.35亿元、3.77亿元、5.59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在分别核销不良贷款0.06亿元、7.84亿元和10.15亿元后,苏银消金的不良率分别为1.23%、1.64%、1.56%;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9.39%、154.42%、163.05%。资产质量方面压力在上升。
以线上为主的展业模式还为苏银消金引来了大量的消费者投诉。据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受理监管转送有效投诉共257件,较2022年的116件增长121.55%,客户主要反映协商还款和催收问题。
7月18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看到,近30天内和苏银消金相关的投诉有99条,累计投诉量达1114条。从消费者投诉对象看,除了上文提及的头部网络站点平台,苏银消金还和“哈啰臻有钱”“爱奇艺小芽贷”“众安贷”等多家中小助贷平台有合作。针对这一些平台的消费者投诉中,苏银消金通常作为资金方一同被“点名”。从投诉内容看,其中大多数反映催收类问题,包括催收电话短信轰炸、曝通讯录、骚扰工作单位及同事等。
针对行业乱象,记者关注到,今年5月15日,中国互金协会以《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发布,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自行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开展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业务进行规范。
行业人士指出,《指引》从制度、人员、业务、技术等层面对催收开展全流程规范,明白准确地提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与单一债务人主动有效通线次;没有约定催收时间的,不能在每天22:00至次日8:00进行催收。没有经过同意,不能进入住宅等私人场所或债务人所在的相关办公区域,不能干扰债务人同住家属的正常生活,不应干扰职场其他人员办公。“详尽程度可谓史无前例。”
《指引》指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慢慢地增加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并指出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记者发现,《指引》发布后,近期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招聘公告,集体招聘催收领域人才,似有自建催收团队的打算。
贷后催收方面,苏银消金委托了哪些第三方合作机构?是否有计划发展自己的“法治化”催收团队?我们将对此持续关注。
新闻推荐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0】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