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造新城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数字化改革重要讲话和省、市数字化改革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把握数字化改革这一关键变量,坚持学习先行、调研先行、实践先行、破题先行,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体系化推进格局。聚焦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强化组织领导,紧盯核心业务,形成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重大应用、理论制度成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推进体系。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化的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平台建设等六大推进办,先后制定工业数字化改革、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等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园区工作实际,重点从内部管理、除险保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客户服务、招商项目落地等5个方面找准跑道,推动在公权力监督、碳账户应用、“七张问题清单”等N项上级应用承接上“比学赶超”,形成“1+6+5+N”数字化改革整体推进、同时点火、一同推动的生动局面。二是推进工作闭环,狠抓重点项目落实。坚决扛起“一把手”主抓直管的责任,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落实,带动全体干部积极投入、全力推进。如在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工作中,先后邀请市大数据局、江山市残联等专业部门、标杆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召开整体智治推进会11次,干部职员数字化改革理念和实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围绕重大任务和核心业务梳理上线,聚焦传统工作模式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通过广泛动员、集思广益,形成22项改革需求清单、工作思维导图,经内部路演、评选,最终形成招商“一件事”改革等3个项目。在系统等开发中,强化工作“过程性”管控,全面做好系统建筑设计企业的比选、采购业务的规范等。同时,全力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问题,通过预留数据接口、打通平台数据共享,降低开发建设成本。三是严抓督查考核,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按照可量化、可执行、可评估的要求,将智慧园区平台二期建设、工业公司安全在线、工业数字化改革、工业强市在线系统、招商引资数字化系统、人才项目智管应用等数字化改革、推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形成月度督查通报、双月例会等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以考核倒逼成效、推动工作,营造你追我赶的数字化改革浓厚氛围,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在智造新城见实效、创特色。
二、突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突出产业数字化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塑造产业数字化核心优势。一是组建高端智库,找准方法路径。加强“思维引领+政策支持”,不断深化企业认识,激发企业主动性、积极性,全力打消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积极开展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东南数字研究院等合作,导入中控、中巨智能、用友等100余家专业机构资源,强化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等供给能力,帮企业找准跑道,通过全科把脉问诊、专科治病开方、全程把控疗效,分类分批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今年1-10月,完成70家装备制造企业三轮次诊断咨询,出具20份诊断报告,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57.92亿元),完成投资4.64亿元,完成37个项目入库评审、32个项目入库验收,企业获得补助2620余万元。二是抓好示范试点,找准切入点。结合六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以典型探路、示范推广、整体提升为工作路径,积极推动公司参与示范试点建设,建立“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云上企业”培育库,着力提升公司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更多硬核成果。目前,园区已累计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4家、未来工厂1家,入选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创建名单5家。今年1-10月,一道、华友新能源等2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硕而博、夏王、喜尔康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豪邦、意瑞、华友钴、中天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培育库,凯斯特、硕而博、晶泰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培育库,华友钴新、一道、新奥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创建名单,仙鹤、五洲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云上企业。三是承接碳账户,找准发力点。积极主动承接成熟应用推广,深入推动企业碳账户建设,275家规上企业完成碳账户激活,激活企业达到目标任务数的110%。51家重点用能企业、有出口业务重点企业和行业代表性企业,通过建模审核成为智造新城第一批开展碳足迹核算企业。完成智造新城碳账户平台一级界面开发,正紧密推进二级、三级界面优化完善。率先全市推出6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和19家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碳账户应用成效明显,如明旺乳业与国网衢州综合能源公司合作打造碳账户系统,安装4000多个数据采集器实时掌握各工位能耗数据及时找到减排点,年内通过调整低效生产线、合理规划利用峰谷电等手段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005吨。
三、聚焦除险保安,狠抓智慧园区应用场景建设。突出园区治理效能提升,通过数字化手段全力消除数据孤岛,破解治理难题,高新园区获得省数字化示范园区称号。一是推进数据汇集,实现信息共享。打通“雪亮工程”、“智慧安监”、省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环保监测系统的数据联接,采集高新园区15类537公里地下管线万余个市政基础设施部件数据,实现56处重大危险源、23处空气监测站、5座水质监测站、792路视频监控、68个企业废水排口、39个企业废气排口的数据接入,智慧化管理平台数据在省化工产业大脑的接入率达到84.3%,基本实现高新片区各类数据的共建共享,大幅度的提高动态感知园区环境变化趋势的能力。二是推进数据应用,实现高效治理。针对高新园区管网管廊管理、危险源监管、环境质量监测、人车动态管控、应急救援等五大需求,通过采集园区地下管网、地面管廊数据,公司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温度压力液位等监测数据,将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融入园区日常管理,形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N个方面的智慧应用。如在安全生产方面,推动辖区69家化工企业建设并运营“二道门系统”,通过行为分析、视频联动、电子围栏等功能设置,实现对危险作业区人员的实时管控。在工作协同方面,推动辖区具有重大危险源的4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接入省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市“智慧安监”平台,初步构建起集日常管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于一体的管控体系。三是推进数据协同,实现流程重塑。梳理整合形成“1+1+N”整体运行架构,即:一套涵盖地上地下全时空大数据(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安全环保数据、园区基础设施数据),一个实体化应用支撑平台(实体指挥中心+数据共享平台+物联网平台),推进数据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N个方面的智慧应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实现预报预警、案件处置、启动应急预案、调取实时视频画面、环境监视测定影响、企业疏散、应急资源调配、信息一键推送、专家连线等协调联动,全方面提升应急事件处置的及时性、高效性、协调性。
四、聚焦产业能级,打造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高地。持续推动数字化的经济“一号工程”,找准细致划分领域重点攻关,推动产业补链固链延链强链,培育一批数字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不断的提高产业辨识度。一是加大企业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走差异化、集群化突围路径,培育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规上工业公司37家,初步形成以华友新能源、中巨芯、金瑞泓等为代表的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芯片产业链,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位列2021年全省第3,电子化学材料新智造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第一批36个试点之一,获批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今年1-10月,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38.9%;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34.2%。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如中巨芯已经上市过会,建成国内首套ppt级氢氟酸、硫酸、硝酸等电子湿化学品装置,有力加速电子湿化学国产化替代进程。二是加快产业大脑建设,抢抓行业制高点。依托现有产业优势,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重大应用。氟硅与电子化学产业大脑作为全市唯一成功揭榜挂帅省第一批化工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的项目。初步建成零手动、危化物流、招采集采、财务共享、智慧巡检、生产管理等应用场景6个,开发工业APP 46个,服务氟硅与电子化学规上企业72家(占全省48%以上),连接化工设备11.3万余台。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3项发明专利、21个软件著作权。巨化“零手动”打造未来工厂的案例被列入省国资国企“一件事”最佳改革实践案例、浙江省数字化的经济“五新”优秀案例。三是加快项目招引落地,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突出“精准招商、刚性对赌”,重大招商项目捷报频传。1-10月,签约落地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约605.74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吉利“三电”、金瑞泓)。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时代锂电5万吨正极材料投产,10万吨前驱体预计年内试生产;吉利“三电”创造了从签约到落地50天的衢州新速度,电池包项目被列入2023年省长项目储备清单,预计明年12月投产;金瑞泓微电子年产180万片12英寸半导体硅外延片项目成功获批省重大产业项目。
五、突出制度重塑,推动整体智治落地见效。结合园区工作实际,重点从项目建设、内部管理、承接能力等方面,梳理工作流程,重塑管理体制,推动工作闭环。一是突出项目管理,提升智能化水平。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结合历年来项目管理经验,梳理重塑项目推进流程,分类推进项目数字化管理。如针对小微企业入驻特点,建立“小微入驻一件事”智能公共数据云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的初创型企业或个人提供集成服务,已列入市政企通第一批试点应用场景,成功引进企业6家。针对招商项目落地难点,推进“衢智投”系统建设,涵盖新拿地、租用存量厂房、盘活闲置厂房等工作场景,目前该系统基本完成开发启动试运行,111个项目已经录入。针对人才项目服务特点,与省人才项目“全链通”同步推进数字化,明确项目评审、签约入驻、政策兑现等6个阶段28个环节标准化建设,目前系统已完成申报测试、申报模板试用,将于近期开放申报项目。针对项目“电水气”设施配套服务,联合市资规局、住建局、供电公司、水业集团等单位,通过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开发电水气管网配套设施提前介入服务“一件事”联办模块,成功推动“企业等水电气”转变为“水电气等企业”,该案例列入2021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10大创新案例之一。二是突出内部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托浙政钉平台,开发会议室预定、用车申请、外出申请、用餐申请、用章申请、联审联签等线上审批流程,逐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如通过应急项目、小额项目等联审联签,办事流程由7天缩短至24小时内,目前已经成功实现63个项目的联审联签。针对原财政资金管理系统架构模式不统一、流程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实施预算资金一体化软件项目,首次实现了与市财政“政企通”秒支付平台的连通,确保政策兑现“即申即兑”。依托浙政钉平台,上线客户服务在线系统,推进客户服务工作闭环,目前该系统与1182家企业关联,对接22个主体业务部门,实现诉求上报、政策信息、通知通报、数据统计等四大功能,自今年3月试运行以来,共收集处理企业诉求61条,答复率、企业满意率均为100%。三是突出向上对接,提升承接能力。根据《浙江省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年)》有关要求,积极地推进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建设,围绕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国有资产等3个监管场景建设,完成256个工程建设项目录入,正在核实红色预警信息10条、黄色预警信息20条;“衢智投”系统正在适配性改造;国有资产录入754宗,租赁合同542份,“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构建。坚持“闻令而动、即知即改”,全面做好“七张问题清单”办理,对照清单整改的高标准、严要求,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即知即改,真正把“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过程变成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的过程。今年1-10月,共办理25个交办问题,13个已办结销号,12个有序推进中,各项整改工作均按时高质高效完成。
新闻推荐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0】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